shell 脚本的一种混淆方式

灵感来源于:rwkgyg/sing-box-yg

目前各种 PaaS、SaaS、BaaS 等等平台,在用来托管一些常用的应用——如 Xray、Alist 等等应用时,经常会提示违规,不允许部署。在经过大量的测试后,我发现此类平台多以关键字检测作为封禁的因素,所以只要做到日志、文件名、文本文件内容不含此类关键字,就能继续部署,正常使用。

多数情况下,部署此类应用都是通过一个功能完善的 Shell 程序自动化进行,在其中把文件名和日志做好处理即可,但是最后 shell 脚本本身的内容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 Xray、Alist 等应用的下载链接,导致 Shell 脚本本身被平台查处封禁。当然通过多个变量拆分构造下载链接避开关键字也是一种处理方法,但是无疑这增加了脚本的编写复杂度,所以在通过查看 rwkgyg/sing-box-yg 时我获取了灵感,编写了一个 Python 脚本专门用于混淆 Shell 脚本:

PYTHON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import os
import uuid
import base64

# 读取你的脚本
with open('script.sh', 'r') as f:
script = f.read()

# 使用 base64 对你的脚本进行编码
encoded_script = base64.b64encode(script.encode()).decode()

# 定义每个字符串段的大小
chunk_size = 4

# 将编码后的脚本分割成多个小段
chunks = [encoded_script[i:i+chunk_size]
for i in range(0, len(encoded_script), chunk_size)]

# 创建一个新的文件来存储最终的脚本
with open('final_script.sh', 'w') as f:
# 输出每个变量赋值语句
variable_names = []
for chunk in chunks:
while True:
var_name = str(uuid.uuid4()).replace('-', '') # 生成一个 UUID 作为变量名
if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0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1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2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3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4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5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6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7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8') and not var_name.startswith('9'):
break
variable_names.append(var_name)
f.write(f'{var_name}=\'{chunk}\'\n')

# 输出连接所有变量的语句
f.write('eval "$(echo -n "')
for var_name in variable_names:
f.write(f'${var_name}')
f.write('" | base64 --decode)"')

# 修改文件权限,使其可执行
os.chmod('final_script.sh', 0o755)

这个 Python 脚本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先把原 Shell 脚本使用 Base64 编码,然后分割成很多个字符串,再使用 UUID 作为变量名,把每个字符串都存储在一个变量中,最后把 UUID 变量全都连起来,使用 eval 命令执行。

简单粗暴,效果很好,用了的都说好。


shell 脚本的一种混淆方式
https://runoneall.github.io/article/shell-脚本的一种混淆方式.html
作者
Runoneall
发布于
2024年6月16日
许可协议